<form id="tdtdx"></form>

      <dl id="tdtdx"></dl>

        <b id="tdtdx"><mark id="tdtdx"></mark></b>

            <span id="tdtdx"></span>

            <strike id="tdtdx"><i id="tdtdx"></i></strike>

  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  掃一掃關注

              微信公眾號

              服務熱線

              0595-82110318


              新聞資訊




              產研 | 一個海思救不了本土Wi-Fi芯片賽道
              來源:與非網eefocus | 作者:夏珍 | 發布時間: 2021-12-09 | 578 次瀏覽 | 分享到:

                      

              轉載自《產研 | 一個海思救不了本土Wi-Fi芯片賽道》

              原創 夏珍 與非網eefocus 2021-12-09 08:06


                      Wi-Fi,又被稱作“行動熱點”,從1997年起源至今已有24年的歷史。事實上,Wi-Fi一開始并不叫Wi-Fi。1999年,就在IEEE官方定義802.11標準之際,Intersil、3Com、諾基亞、Aironet、Symbol與朗訊公司聯合成立了以太網兼容聯盟(Wireless Ethernet Compatibility Alliance,縮寫為WECA),目的是在標準正式推出之前對不同廠家的產品進行兼容性認證。后來該組織為了市場推廣口號打得更響亮,在2002年10月,將拗口的WECA正式改名為Wi-Fi聯盟(Wi-Fi Alliance)。


                      Wi-Fi技術自首個標準IEEE802.11-1997發布以來,一直保持著不斷迭代的發展趨勢,而隨著每一次的技術升級,網絡/頻譜效率不斷提高,感受最真切的就是無線傳輸的速度了,從最初1代的理論速度2Mbps一路攀升至如今6代的9.6Gbps。


                     技術不斷演變的驅動力來源于市場的需求和資本的推動。


                     從全球市場規模的維度,根據ABI Research的數據顯示,從2000年到2012年,全球Wi-Fi芯片組出貨量約為50億組,其中2012年為15億組,從2012年開始出貨量一直在上漲,到2019年達到31億組,2020年由于疫情影響,出貨量稍有下滑,但2021年又開始恢復上漲態勢。ABI Research預估,在2025年之前,全球Wi-Fi芯片組的出貨量將由2020年的約104億組成長到155億組以上。


                     從全球經濟貢獻量的維度,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,2018年全球Wi-Fi貢獻的經濟價值為19.6萬億美元,預計到2023年全球Wi-Fi的產業經濟價值將達到34.7萬億美元。


                     從本土市場規模的維度,根據IDC發布的《中國WLAN市場季度跟蹤報告,2019年第三季度》報告顯示,中國市場Wi-Fi 6 2019年第三季度銷售規模達470萬美元,2020年中國WLAN市場總體規模達到8.7億美元,Wi-Fi 6占總體WLAN市場的31.2%,規模達2.7億美元。IDC預測,2021年Wi-Fi 6將繼續擴大市場份額,中國市場將接近4.7億美元的市場規模,到 2023年Wi-Fi 6將占據中國網絡無線市場規模的絕大部分市場。



                     綜合以上市場規模和經濟數據,我們可以看到Wi-Fi是WLAN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,其市場容量和價值隨著Wi-Fi技術的迭代也在不斷升高。而中國作為需求國,市場容量不可小覷。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本土Wi-Fi芯片出貨量的全球占比,根據數據統計顯示,Wi-Fi芯片市場的集中度較高,以海外廠商為主,Wi-Fi界老大哥博通、二哥高通,再加上NXP(收購Marvell Wi-Fi業務)、Celeno、Quantenna等頭部廠商市占率高達80%左右。


                     這意味著,留給本土Wi-Fi芯片廠商的市場空間沒有那么大,但換個角度來看,又是潛力無限,我們先來看看本土Wi-Fi芯片賽道的實際情況是怎樣的。


                     根據與非研究院的統計,目前國內共有35家企業從事Wi-Fi芯片的研發,按區域分布來看,前四分別是上海8家,北京、廣東和江蘇并列5家,其后依次是臺灣3家、福建3家、天津2家、山東1家、重慶1家、四川1家、浙江1家。除了北京以及巴蜀以外,基本都分布在沿海一帶。


                     從時間的維度來看,這35家公司的成立時間跨度從1987年到2021年,老中新全分布,2005年、2014年、2016年和2018年出現小高峰,結合Wi-Fi產品的迭代時間,前三個年份正好是新一代技術和標準發出后的1-2年,技術開始走向成熟的階段。


                     結合地域分布,早期的Wi-Fi芯片研發企業主要來自臺灣地區,再傳入大陸沿海地帶,比如福建和上海,這與臺灣地區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早,還有大陸在推廣初期的Wi-Fi禁用有關(當時中國發布了WAPI標準,國內禁用Wi-Fi,直至2009年WAPI成為國際正式標準,國內市場才有條件地開放使用Wi-Fi)。


                     從企業規模的維度來看,這35家企業員工規模80%在500人以內,20%為超過500人規模,并且后者都是產品綜合性企業(聯發科、瑞昱、海思、兆易創新、全志、瑞芯微、翱捷),Wi-Fi產品線只是其中的一部分。


                     在500人規模內,每個規模階段的企業數量都相差不大,基本分布在6-8家左右,這和前面提到的老中青企業全布局能夠匹配上。在這些中小規模的企業中,有6家占比17.1%的企業員工數在10人以內,屬于小微企業類型,但不乏有多款產品推出,比如成立于2018年的三伍微就已經發布了幾十款Wi-Fi FEM產品,匹配至Wi-Fi 6級別。


                     從資金的維度來看,這35家企業中80%的企業有融資歷史,20%的企業沒有融資記錄,這些沒有融資的企業要么是個人資金持有為主,要么是被其他大型的芯片設計公司100%控股。在已有融資記錄的這些企業中,除了已經IPO上市的以外,處于A輪融資和B輪融資的企業占比較高,均為14%,話說回來這些輪次也都是企業自己定的,和融資金額以及距離上市的遠近沒有太大關系。


                     針對已經IPO上市、Pre-IPO和退市的企業情況,與非研究院進行了進一步的統計。


                     其中,IPO上市企業有9家,按照總市值從高到低排列分別為:聯發科、卓勝微、兆易創新、瑞芯微、瑞昱、晶晨、全志、樂鑫和博通集成。根據不同的上市板塊統計,其中A股主板有5家(卓勝微、兆易創新、瑞芯微、全志和博通集成),A股科創板有2家(晶晨、樂鑫),臺灣證券有2家(聯發科、瑞昱)。


                     而處于Pre-IPO階段的企業有2家,其中杰理處于創業板已問詢狀態,翱捷處于科創板提交注冊狀態。值得一提的是,臺灣交易市場和本土有些不同,除了在臺灣證券上市以外,還可以在柜臺市場進行交易,由聯發科控股的絡達就是這種上柜狀態。


                     此外,安普德處于新三板終止掛牌狀態,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退市,細看其財務報表未發現其2018年退市原因與財務狀況有關,系因戰略調整,根據《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業務規則(試行)》的規定主動摘牌。


                     從產品類別的維度來看,有29家企業正在研發Wi-Fi主控和Wi-Fi SoC,7家企業正在研發Wi-Fi FEM。細心的小伙伴會發現這兩個值加起來超過35了,這是因為有個別廠商正在齊頭并進,多面開花,雖然即使是國外巨頭也大多是分工明確的,但這可能就是中國特色尋找出路的產物。


                     當我們進一步來觀察這29家研發Wi-Fi主控和Wi-Fi SoC的廠商,我們發現其中有8家對外宣布正在研發Wi-Fi AP產品,占比27.6%,而其他的大都是終端產品層級。有一組Wi-Fi芯片市場價格的數據,終端設備芯片市場平均單價區間約為5-10元,網絡設備芯片市場平均單價區間約為20-30元。這組數據并不一定符合當下缺芯的價格現狀,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這兩者間的價格差距,基本在3倍左右。從市場價格的角度,多少也能折射出Wi-Fi AP產品的研發難度是相對終端層級的產品來得高的,所以本土的研發企業占比也相對較低。


                     此外,從產品代系的維度,這29家企業中有57%的企業正在研發Wi-Fi 4技術,18%的企業正在研發Wi-Fi 5技術,只有25%的企業正在研發Wi-Fi 6/6E技術。而與主控和SoC不同的是,在僅有的7家研發Wi-Fi FEM的企業中,已經有4家的技術能夠支持到支持Wi-Fi 6/6E,占比57.1%。


                     結語


                     整體看Wi-Fi芯片產業,中國的本土力量大都還在Wi-Fi 4階段,相對落后,要是與前面IDC的預估一對比(2021年Wi-Fi 4的市場容量幾乎為0),這個落后會變得更明顯。但是從尖端技術的角度來看,華為海思等企業絕對擁有Wi-Fi 6/6E的技術,它在2020年初就發布了市場抗打的路由產品AX3 Pro,搭載紫自研的Wi-Fi 6+技術和凌霄650芯片。


                     此外,前端射頻一直是Wi-Fi技術的難點,這也是Qorvo的前端射頻產品被博通、高通等納入參考設計的原因所在。而前面提到的本土前端射頻產品的技術先行,對于國內產業設計出更低功耗、高線性度、高集成度和高抗噪的Wi-Fi 6/6E產品是有很大幫助的,所以總體看好本土Wi-Fi產業的發展。


                     附本土Wi-Fi芯片企業與其產品型號一覽表(由與非研究院制作):

                  



              国产一区二区aⅴ-日产国产欧美视频一区精品-欧美日韩国内精品成人六区-日本熟妇乱人伦A片精品

                  <form id="tdtdx"></form>

                  <dl id="tdtdx"></dl>

                    <b id="tdtdx"><mark id="tdtdx"></mark></b>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<span id="tdtdx"></span>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<strike id="tdtdx"><i id="tdtdx"></i></strike>